top of page

【傲慢與慚愧】

  • 作家相片: Admin Admin
    Admin Admin
  • 2022年3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宋朝時代西天目山有一位高峰妙禪師,道心非常的好,晝夜念佛不斷。可是,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量的,日子久了,總難免不打瞌睡。高峰妙禪師心裡在想,自己用功這麼多年,對於生死還沒有把握,工夫尚未有見地,像這樣天天打瞌睡,怎麼能上進呢?於是痛下決心,跑到千丈高的懸崖上打坐參禪,心想:「假若再要昏沉,就會墮下懸崖,碎骨粉身。」

果然在初坐時,畏死心切,沒有昏沉侵入,但是時間一久,睡魔又悄悄地光臨,結果跌下了深坑,此時自知此身已矣,無復生望。

不料將及山腰時,忽覺有人托著他的身體,未及下墜崖下遂問說:「救我的人是誰?」有聲音回答說:「護法韋馱。」

高峰妙禪師聽後很高興,起了慢心說:「世間上像我這樣精進用功的人,還有多少人?」韋馱菩薩聽後,深覺高峰妙禪師太傲慢了,即訶斥著說:「世間上像你這樣用功的人,多如牛毛,何足為奇。而你這個傲慢的比丘,我將五百世不再護你法。」

高峰妙禪師聽了生大慚愧心,自責功夫用到此處,尚不能剋制昏沉,怎麼可以生大我慢心?如是重復發奮,再坐回原處參禪,以期挽回功夫於萬一。豈料不久,又被睡魔侵擾,二次跌落懸崖,自料此次必死無疑。

沒想到又被韋馱菩薩救起,高峰妙禪師驚訝地說:「菩薩不是說過五百世不再護我的法,為什麼會再來救我呢?」

「因你發一念懺悔心,已超越五百世我慢罪,現在又見到你被睡魔所困,所以再來救你,你應該再精進用功,魔將會自然退去。」後來高峰妙禪師勵志用功,一日聽到枕頭落地聲,忽然打破疑團,跳出昏沉羅網,而成為一代禪宗祖師。


附註:在世間上,會引起傲慢心的原因很多,最常見的有:無病、少年、體壯、族姓、富、貴、多聞等因素而起,慢心一起,視他人不如己,又怎能謙虛向他人學習?因此自絕於上進之路。儒家常說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只要你能誠心不傲慢,處處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,也因為如此,我們的人生才會過得充實又愉快。

天台智者大師說:「懺名陳露先惡,悔名改往修來。」也就是說「懺」是發露過去所作的舊惡,「悔」是知錯以後不會再作。《業報差別經》說:「若人造重罪,作已深自責,懺悔更不造,能拔根本罪。」《普賢行願品》上有一懺悔偈:「我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;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」

若能天天如此發露懺悔,再加上誦念七佛滅罪真言,更能達到消除罪業的本意。但無論如何作,都需必備一顆至誠的心來懺悔才會有效。

由以上故事看來,修行的法寶無他,只有生大慚愧心,至誠的懺悔,加上勇猛精進,就無不成就的道業了。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佛陀說法的小故事 ~【信心聽法】

佛陀說法的小故事~ 【信心聽法】 從前,佛在世時,有位比丘,在林中誦經,音聲十分雅正美好。這時有一隻鳥聽到了法音,很是敬愛,而停在樹梢傾聽。但正好為獵人所射殺,命終因這段聞法的善根因緣而生在忉利天中。他面孔容貌非常端正,光相十分明亮,沒有可以相比的。 ...

 
 
 
【消氣】

佛典故事 / 小故事大道理: 【消氣】 古時有一個婦人,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。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,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,開闊心胸。高僧聽了她的講述,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,落鎖而去。婦人氣得跳腳大罵,罵了許久,高僧也不理會。婦人又開始哀求,高僧仍置若...

 
 
 
【貧女供燈的故事】

在佛陀時代,古印度舍衛國裡的國王、大臣和施主們常常會舉辦供燈法會,以供養佛陀和僧眾。一個名為年嘎姆四處流浪的貧窮乞女,見到供燈法會非常歡喜,心裡想:「我往昔造了什麼惡業而轉為乞丐?現在雖然遇到可培植福德的三寶,卻沒有錢財。」想到這裡,不禁潸然淚下。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  • YouTube的 - 黑圈
  • Facebook

版權 © 本願山香港念佛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