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法藏菩薩誓言諸佛稱揚其名,用意為何?
答:法藏菩薩為令其本願名號皆聞十方世界,故誓令諸佛各說本願名號。若諸佛不弘讚於十方世界,則彌陀名號如何普流行?若彌陀名號不普流行,十方眾生何能得聞、信受、稱念、往生?十方眾生,若不能得聞,則不能信受;若不能信受,則不能稱念;若不能稱念,則不能往生。十方眾生,若不能往生,淨土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問:淨宗諸祖皆主張專修念佛嗎?
答:根據諸祖著作,未考者不知,可考者如下: 一者二祖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云:「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,望佛本願,意在眾生,一向專稱,彌陀佛名。」 二者四祖法照大師《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》云:「人命無常如剎那,永劫沉淪惡趣多,急急須專念彼佛,共汝相將出愛河。」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問:念佛人如何破疑生信,相應往生報土?
答:信與疑,如明與暗不能並在,似水與火無法共存,故破疑必生信。淨宗修學之首要在不疑,故世尊於《無量壽經》再三勸信,《無量壽經》云:「彌勒當知:其有菩薩,生疑惑者,為失大利,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。」 又《無量壽經》云:「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,要當過此,聞是經法,歡喜信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四種念佛之說,何人所倡,其義如何?
答:乃華嚴宗五祖宗密大師所倡,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》云:「欲違生死之惡緣,須順菩提之正路,故須念佛,然念佛一門,修行之要津,攝心之關鍵,因此略明念佛之義,言念者,明記不忘為義,體即是慧,今名念者,即鄰近彰名也。然念佛不同,總有四種:一、稱名念,二、觀像念,三、觀想念,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佛法言冤親債主是什麼意思?
答:吾人無始劫以來的冤親債主有百千萬億人,冤謂怨家,宿世結惡緣的人;親謂親愛,宿世結善緣的人。今生人與人相會,不論夫妻、父子、母女、兄弟、姐妹、親戚、朋友、同事、師徒、蓮友等關係,結惡緣的人是來討債,稱為債主;結善緣的人是來報恩,稱為恩主。正是「夫妻是緣,善緣惡緣無緣不結;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問 : 十方世界皆有淨土,何故偏勸求生西方?
答:十方淨土,雖皆平等,但凡夫起心動念,妄念紛飛,剎那不止,欲歸向趣入,總需抉擇其一,否則無量淨土,漫無目標,如何趨向求往?良由心無二用,功在專一,故歸命三寶,求生淨土,要指方立相,住心取境,以凡夫有相繫心尚不可得,何況離相?是以專注一境,易得往生。如《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如何證明有阿彌陀佛?
答: 有阿彌陀佛,可從理事證明,理者即佛聖言量,事者即往生實例,如下說明: 一者從佛聖言量證明:佛口金言,絕不虛假,《阿彌陀經》云:「從是西方,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,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,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。」 又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云:「爾時世尊告舍利子:汝今知否?於是西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請詳明如何落實一心專念佛?
答:即不論行住坐臥、時處諸緣,皆一心專念佛,如下細說: 日出而作念南無阿彌陀佛,日落而息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 平生健康念南無阿彌陀佛,臨終生病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 善緣順境念南無阿彌陀佛,惡緣逆境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 有事掛意念南無阿彌陀佛,無事清心也念南無阿彌陀佛;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曰:我但自淨其心,自合生淨土,何必念佛求生?
答曰:既不念佛,則無淨土之緣,但欲居此濁土自淨其心,此龍樹所謂難行道也。良以此土境緣濁亂,多為修行之障,七進八退,輪迴六道,碎塵點劫,尚滯生死,必須見思惑盡,方出三界,直證七住,方名不退。然尚未有生淨土分,則所謂「心淨土淨」,不太難乎?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曰:心即是佛,則直觀自心可也,何必念他佛乎?
答曰:自心與諸佛,實同一體,則觀自觀他,隨機之便,豈可執自心是佛,而謂他佛乃在心外乎?且念他佛者,又是諸佛一勝方便,令得牽生彼土,托他之力,速至菩提,其益為尤大也。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曰:分淨分穢,捨穢取淨,盡屬妄想,何當真修?
答曰:此非世間妄想之取捨也,乃十方如來轉凡成聖之通法也。若非厭捨,何以轉凡?若非欣取,何以成聖?自凡夫以上,位位必有取捨,直至妙覺,取捨始亡。故先德云:「取捨之極,與不取捨,無有異也。」可謂其非真修乎?又須知,真俗不二,寂用無礙,則終日取捨而不見取捨之相,故《淨名》云:「雖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諸佛皆可念,淨土皆可生,何必偏念彌陀,求生極樂乎?
答:此有六意:一、為眾生心多濁亂,遍念諸佛,三昧難成,須專指一佛一土,令繫心一境,易得往生故。二、為彌陀悲願無盡,接引念佛眾生,乃至十念,亦得往生,他佛所無故。三、為極樂功德莊嚴,種種殊勝,異諸淨土,眾生生者,易得進道故。四、為凡夫無智,當依佛語,此極樂淨土,釋迦文佛處處叮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問: 第十八願以信行共為報土生因,未知信行有何關係?
答:信與行,本是一體,不可分割,同為此願之願事故。「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」是信,「乃至十念」是行,聽聞第十七願諸佛讚歎名號之理,在行者之機,領受之相就是第十八願之三信十念。即名號欲救度信者之佛意,顯現於行者,就是至心、信樂、欲生之三信;又名號對欲救度稱念者之佛意,顯現於行者,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問:四十八願因何以無三惡趣為第一願?
答:法藏菩薩誓發大願,從真如自性而出,願重意深,此願為首,略有五義: 一者為顯彌陀救度惡人為先:三毒為三途之因,三途為三毒之果,於一切眾生中,標出三途眾生,表示欲攝盡一切眾生之意,也顯示越苦的眾生越先急救,如溺水之人,急須偏救故。法藏菩薩悲愍穢土中三毒眾生,漏諸佛化,恣意造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彌陀光明無量,照十方國,所照眾生為何?
答:據佛經祖論,阿彌陀佛光明攝受念佛人,如《觀無量壽經》云:「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,一一相中,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;一一好中,復有八萬四千光明;一一光明,遍照十方世界,念佛眾生,攝取不捨。」 又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云:「佛光普照,唯攝念佛者。」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專修與雜修有何利弊得失?
答:依善導大師《往生禮讚》所言,專修有四得:一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,二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,三者不違教故,四者隨順佛語故。雜修有十三失:一者雜緣亂動失正念故,二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,三者與教相違故,四者不順佛語故,五者繫念不相續故,六者憶想間斷故,七者回願不慇重真實故,八者貪瞋諸...
2022年1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何故不念本師釋迦,但念導師彌陀?
答:稱念彌陀聖號,乃是釋迦教念,方始信解行持,猶如父母將其子女,託付老師教導,子女學問方成,此由老師化育。但念彌陀,亦復如是,釋迦演說淨教,悲心再三,勸念彌陀,令生淨土,早證菩提。 非僅淨土三經所說,諸經之中釋迦勸念彌陀,所在多有,茲引下列經文以作佐證:...
2022年1月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四種念佛之說,何人所倡,其義如何?
答:乃華嚴宗五祖宗密大師所倡,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》言:「欲違生死之惡緣,須順菩提之正路,故須念佛,然念佛一門,修行之要津,攝心之關鍵,因此略明念佛之義,言念者,明記不忘為義,體即是慧,今名念者,即鄰近彰名也。然念佛不同,總有四種:一、稱名念,二、觀像念,三、觀想念,...
2022年1月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問:萬法唯心,何以見二土有苦樂,生佛有來去?
答:土之所以有苦樂,即因心相有垢淨;生之所以有來去,即因心性有迷悟。如是垢淨迷悟,總不離乎法界,故言心外無法。凡聖之心,雖理體不異,平等一相,但事用各殊,天淵之別。聖者淨悟,生死自如,不苦不樂,不來不去,乃就性體而說空;凡愚垢迷,輪迴三界,有苦有樂,有來有去,是就相用而言有...
bottom of page